专业术语是指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专业术语主要用途应该是在专业交流时对名称的简介用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都有其专业术语,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专业术语是在进行专业交流时使用的,而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比如炒股很多人都熟悉,但有一些我们好像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深究起来也许您就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比如牛市熊市这样的术语大多数人还能猜出个大概其,知道牛市是预料股市行情看涨,前景乐观的专门术语,熊市是预料股市行情看跌,前景悲观的专门术语。但再说专业点,爆仓,平仓,可能普通老百姓就不明白了。
再比如服装制造业,唛标就有很多种,包括主唛、码唛、袖唛、洗水唛;每天从事服装制造业的人觉得这很简单,但大多数人就会被搞得一头雾水。
医学的专业性,专业术语,要比股市、房地产,服装等行业要复杂的多,而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听懂自己的疾病,了解自己的疾病,理解医疗过程和医疗风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达到疾病治愈。如果医务人员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听得患者一头雾水,必然会导致沟通的障碍。所以医务人员应该明白,专业术语是同行间进行专业交流时使用的专业用语,在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尽量少用。因为使用专业术语很有可能造成医患沟通障碍,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曾经有一位同行就给我讲述过一个患方不懂专业术语,导致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治疗的经典案例。
有位老汉因为身体不舒服,到当地的县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做了个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医务人员都知道,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而窦性心律不齐也是很常见的疾病,仅凭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并不能确定患者有什么疾病,只需观察,休息,或者对症用药就可以缓解症状。没想到老汉刚听完医生的诊断,瞬间情绪失控,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接诊医生根本控制不住局面,老汉一边哭一边嚎啕:“活不了了,活不了了!”这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主任大声告诉老汉,“别哭了,别哭了,你这根本不算病,死不了人的!”老汉逐渐抽泣着停止了哭声。等他情绪平稳,大家赶紧问他,为啥哭这么伤心!他解释道:“我家是养猪的,知道有一种猪叫豆猪吗?豆猪只能杀死,我都成逗人了,肯定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经过接诊医生和患者沟通,了解到豆猪就是患了囊虫病的猪,因为寄生虫长在猪身上,像一粒粒的豆子,所以就叫豆猪了。人如果食用了带有囊虫病的猪肉就有可能被感染,囊虫会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非常可怕。所以猪如果感染了囊虫病,就只能赶紧宰杀处理!老人的情绪失控和后来的解释让在场的所有医务人员都听的啼笑皆非,但静下心来想想,因为专业术语导致的误会绝不是个案,医务人员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给患者造成心里恐慌。
其实专业术语有时真的具有“杀伤力”,比如宫颈糜烂这个病听起来就很吓人。“糜烂”一词威力巨大,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好友向我咨询“宫颈糜烂”这个病,我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后来我咨询妇科专家后才知道,宫颈糜烂其实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所以作为医务人员,一定要避免直接把类似“宫颈糜烂”这样吓人的诊断直接告诉患者后不加任何解释,患者因为不懂专业术语,内心深处的恐惧真的会深深伤害到她。甚至有些人讳疾忌医,因为害怕,不敢继续就诊,或者因为羞涩和心理压力,不再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我曾经还接待过一个医疗纠纷也是因为患方不懂专业术语,不理解医生的诊断,引发对医生的不信任而导致纠纷产生。
一位患儿因外伤到某医院骨科就诊,接诊医生诊断患儿为“青枝骨折”,医生告诉患儿家长不需手术,只需回家制动休息时,患儿爷爷大怒,痛斥医生不负责任,还到医院相关部门投诉,认为医生故意刁难患者,不给患者精心治疗。
经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到,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青枝”两个是借用来的,在植物的青嫩枝条中,常常会见到折而不断的情况。儿童的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外面包裹的骨外膜由特别的厚,因此在力学上就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不容易折断,遭受暴力发生骨折就会出现与植物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骨科医生就把这种特殊的骨折称之为青枝骨折。
由于青枝骨折时,骨骼虽“折”却仍然未“断”,因而一般都属于稳定骨折,通常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四肢骨的青枝骨折用石膏外固定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患儿家长看到孩子痛苦不堪,同时又担心骨折留下后遗症,想当然认为骨折就应该手术治疗,医生诊断治疗过程完全符合诊疗常规,但由于简单使用专业术语,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导致家属认定医生不负责任。后来经过老主任一番认真的解释,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了青嫩枝条折而不断的原理,家属明白了,带着孩子高高兴兴回家了。
因此,医务人员要清楚,医患沟通,医方是要占据主导位置,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的目的。